《中国体育报》报道我校体育教师马小龙
发布时间:2010-07-05 14:51
点击量:
《中国体育报》6月17日第7版“天下武术”专版,登载了我校基础课部通讯员米文胜撰写的体育教研室武术老师马小龙的人物通讯稿件,题目是《“奇迹之师”马小龙》,全文约1500字,这是《中国体育报》首次登载我校的稿件。现将《中国体育报》报头和这篇稿件附上,以飧读者。

“奇迹之师”马小龙
中国武术界历来与龙字有缘。李小龙、成龙两大巨星,以武功盖世,赢得天下。无独有偶,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也有个武术教师,叫马小龙。尽管他与巨星们的名气无法相比,但或许名字中沾了龙气,使他自幼与武术结缘,也以自己的勤学苦练,不断提升技艺,赢得多项荣誉,还带出一批高徒。
马小龙带领的武术队,曾多次代表学校参加北京市、河北省各类武术比赛,不仅战果累累,并且获奖无数,有着“奇迹之师”称号。
因《少林寺》而习武
马小龙出生在河北新乐县一个武术之乡,对武术的酷爱却源于电影《少林寺》。影片中那惊心动魄的武打场面深深地感染着他,使自幼好动的他萌发了当一名武术家的梦想。1997年马小龙上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到石家庄少林武术学校习武,当时去的3个同学只有他坚持了下来,成为武校的表演主力,受到老师的赏识。
在武校的推荐下,1999年马小龙跨入了号称“天下第一武校”的少林塔沟武术学校,直接受教于武术九段刘宝山先生的弟子、武术研究生吴静老师。
在梦一样的嵩山脚下,马小龙以少林特有的精武精神苦练武功,很快在学员中崭露头角,每每代表学校去参加各类武术赛事,并取得令人可喜的成绩。在吴静等老师的心目中,他是个少有的武术天才。少年时所取得的成绩对于马小龙来说只是他走向武术殿堂的第一步。
自古英雄出少年
2002年,年仅15岁的马小龙被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武术系破格录取,武艺得到大幅提升,在多项赛事上捧回奖杯,成为远近闻名的武术少年;2005年,在福建省泉州举行的世界传统拳大赛中,他应邀代表意大利队参赛,获得传统拳冠军、传统器械亚军。
2006年大学毕业后,他有幸受聘于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自此踏上武术教育之路。马小龙任教不久,就建起武术队,为了做出榜样,每次练功他都提前到场,几年雷打不动,风雨无阻。
笔者曾有幸观赏到武术队的训练。全队训练时,在马小龙的指教下,整齐的队形,标准的动作,伴有响亮的号令,无不呈现出火一样燃烧的激情;单个教授,他又显得严厉而耐心。从难执教是他的一贯作风。遇有高难度动时,他亲自做示范,并不厌其烦地纠正某些不正确或不规范的动作,把自己多年积淀的武术技能和套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队员。每次训练下来,他已大汗淋漓。
平时,他平易近人,学员们都亲切地叫他“龙哥”。在训练场,他却一改平素的面目,严格得不近情理,有时让人不能理解,时间长了,学员才知道了严厉背后的含义:“严师出高徒”。队员们说,“龙哥”经常告诫我们:练武之人必须有很高的武德,有好的品质和心态,这样才能进步快。
打造“奇迹之师”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马小龙的精心教授和严格训练,使这支队伍创造了多个辉煌:2006年,在北京市高校第七届武术比赛中摘得一枚金牌、两枚银牌;2007年,在北京市高校第8届武术比赛中,又取得了两个冠军、一个亚军和一个第3名的好成绩。2008年在“河北省首届大中学生武术比赛”中获得了21个奖项,其中男子集体项目取得第2名;个人单项比赛获得3个冠军、2个亚军、3个季军,获得“奇迹之师”称号。
在教学中,他勤于思考,善于总结,以自己的所学和体会,创编武术套路,在校运会等大型表演中获得师生的喝彩。他还是《大学公共体育与健康系列教材》之一《武术》一书的“编委会”成员,在自编体育教材中,发挥着骨干作用。
尽管这些辉煌不能同巨星们相比,但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步入青年的马小龙已经逐渐成熟起来。祝愿马小龙这位年轻有为的武术教师和他的武术队,创造出新的更大的辉煌。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