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救助 一个都不能少
发布时间:2010-07-06 11:55
点击量:
又是一年毕业季,阳光照耀每个毕业生的脸上。在北方学院的这片沃土上,除了笑声,就是青春舞动的鲜亮色彩。整个天空,瞬间也像是泼上了颜色一般流动起来。此时,躺在病床上的赵国连也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北院的温暖与活力。

全校师生踊跃捐款
赵国连,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国际商学院06级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自河北衡水一个十分贫寒的农民之家,父母都年近六旬,仅靠务农维持生活,家庭条件十分艰难。但贫困并没有挡住赵国连的求学之路,父母靠紧衣缩食和亲友的接济,才勉强供养着这个家里唯一的大学生。大学四年,赵国连没有辜负父母和老师的期望,他生活简朴,学习努力,成绩优良。而就在他结束社会实习信心满满回校准备毕业论文答辩时,却突患结核性脑膜炎,生命垂危,被送进医院抢救。面对突来的打击和昂贵的医疗费用,对于至今仍欠1.6万元学费,甚至连40元一份的社会医疗保险都舍不得买的这个家庭无疑是雪上加霜。现实境况真的让赵国连一家有些绝望,以至产生放弃治疗的念头。
在此紧急关头,校领导立即作出决定——救人要紧,不放弃任何一个生命,不让一个学生掉队。首先拿出4000元保证其住院和抢救性治疗。随后发动全校师生为其捐款,一场“伸出你的手,献出你的爱”的生命接力活动迅即在北方学院展开。一时间,校领导带头,老师、学生们纷纷献出爱心,短短几天就募集了26263元,并分批把钱送到赵国连父亲手中。因为资助到位,抢救及时,经过医院近半个月的努力,赵国连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病情有所稳定。看到赵国连病情一天天在好转,让牵动他的校领导、老师和同学们都有所放心。

国际商学院党总支书记代表广大师生亲切看望赵国连
当国际商学院领导和辅导员老师再次到医院慰问并传达学校免除他所欠学费决定时,还处在半清醒半昏迷状态的赵国连,眼睛睁大了,湿润了,嘴角露出了笑容。苍老憔悴的老父亲,热泪盈眶,哽咽地说:“我是个农民,家里穷又不会说啥,只有衷心感谢学校了。是学校救了我儿子的命,把孩子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他激动地说:“等国连能走路了,一定带他回北方学院看看恩人们,看看自己最留恋的母校”。同病房的病友们见此情景,无不为之感动,发自内心的鼓起了掌来。
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党委书记吴保德告诉记者,北方学院自2005年建校以来,一直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积极探索独立学院教育改革的道路。学校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始终把爱心教育、感恩教育和责任教育作为主旋律常抓不懈。08年汶川大地震,学校师生踊跃捐款捐物,总值达224万余元,并成立了北方学院赴平南支教小组,远赴地震灾区进行帮扶活动。学校还积极组织志愿者活动,学生们感恩的足迹遍布河北三河、北京通州社区和北京西站等地,有效增强了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吴保德书记说,学校是个大家庭,每一个学生都是这个家中最可爱的孩子,学校有责任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成才。这次全校师生总动员抢救一个贫困毕业生的行为,更让学生们的感恩之心得到了升华。
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盛维勇校长认为:爱心教育是学校质量工程和品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博爱”文化的重要体现。师生们的这种善举,不仅是对病人的救助,也给在校大学生上了生动的一课。盛维勇校长表示,当今大学校园这种情况时有发生,学校正着手建立慈善资助基金。在老师和同学们献爱心的同时,更希望能够得到强大社会力量的支持,为需要帮助的同学出资出力,奉献爱心。
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把“勤奋创新,璞玉成器”作为校训,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作为神圣的职责,把关爱学生,保护学生作为应尽的义务。采访中,校领导表示,学校会继续关注赵国连病情的发展,继续提供必要的帮助,直至其完全康复。并视身体恢复情况,择机为赵国连组织特殊的论文答辩,以实现其顺利毕业。
北方学院的这次爱心接力,证明了人是可以创造春天的,以心做太阳,以汗为雨,滋润着校园里一片片芳草和一棵棵挺拔的绿树。师生的这份情,延续了赵国连的生命,为其撑起了一片温暖的蓝天,使即将凋零的生命之花重新绽放。让我们献出一份爱心,成全一份勇敢的坚持,传递一份生命的热度。让世界充满爱,让北方学院充满爱。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