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北方学院很有缘”
发布时间:2013-03-12 16:24
点击量:
孙东辰教授,韩国东国大学(庆州)前任校长,经济学家,研究领域广泛,包括货币与金融、中国经济、钢铁产业、汽车零部件等。孙教授与我校有良好的合作关系,现任北方国际大学联盟顾问。孙教授多次访问我校,孙教授曾参观我校实验室、校史馆和艺术展厅,对我校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给予了充分肯定,对于我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大加赞赏。
我校自2008年与韩国东国大学(庆州)签署校际友好合作协议以来,双方一直保持着友好往来,累计有29名学生赴该校攻读本科和硕士学位,2013年又将有10余名学生赴该校留学。未来几年,两校将继续进行更加深入的办学合作,使两校间的友谊结出更多丰硕的果实。
孙东辰教授温文尔雅,侃侃而谈。他说:“我与北方学院很有缘。”在与记者的访谈中,他谦逊有礼。短短的时间,我们了解了孙教授的教育理念,以及对北方学院的希冀。
初识:北院留学生认真努力
孙教授坦言,刚刚来到北方学院,对北院的学生还没有太多的了解,印象还停留在以前访问北院时的广泛印象上,并没有深入印象。但对在东国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印象深刻。在东国大学,有很多北院留学生,孙教授带过两个北院的留学生,毕业后,他们都回到中国并找到了很好的工作。
根据孙教授自己的感受,和韩国东国大学各位教授的评价,大家一致认为:北方学院的留学生很好,学习用功,认真努力,性格也好。
孙教授也强调了外语的重要性,“外语是国际化的手段,学好外语,对年轻人很重要。”他说,“北院的留学生不会韩语,但英语都还不错,他们都用英语交流,写英语论文。”
主张:学生应树立全球化观念
孙教授说:“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经济规模世界第二,发展越来越快,大学生应该树立全球化、国际化观念。”
孙教授对中国感兴趣,他研究中国经济。孙教授拿自己举例, “如果我不会汉语,我如何了解中国。”孙教授谦虚的说,自己对汉语还不精通,以后还要坚持学习汉语,跟学生们多多交流,跟学生们一起学习,在学好汉语的基础上,也增加了对学生的了解。
年轻人应该有梦想,去外国学习,外语是一种了解世界的手段。孙教授很重视国际化,他在韩国东国大学(庆州)任校长的四年里,留学生从3人发展到17个国家的450人,外籍教授从10人发展到70人。
年轻人应该拥有开放的思想和开阔的视野,各国的留学生们应该多多交流。在东国大学,就建有一个国际学生交流的场所,大家在这个场所,可以喝着咖啡,看着报纸或电影,轻松地交流。
孙教授建议,我校也建立一个这样的场所,感兴趣的学生都可以来,这既能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也能开阔视野。
观念: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
孙教授认为,大学教授应首先以“讲课”为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兼做科研,还要注重学生的品德培养,给学生们创造各种机会和平台。
在国际化方面,学校应给学生创造机会,营造平台。学校可以多聘请外籍教授,这样外籍教授就可以为两国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留学等建立桥梁。
总之,大学的教育应“以学生为主”,把重点放在学生上。有些学校的有些教授一心做科研,把“讲课”几乎当成业务事业,更不注重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可以说,这是一种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行为。
期望:“移植”东国大学优质经验
孙教授对中国十分感兴趣。在东国大学,孙教授成立了“中国产业经济研究所”,请各个专业的学生一起了解现代中国。
孙教授注重方式方法,他说:“首先要让大家产生兴趣,然后大家就会自发的学习。”在这个研究所,孙教授把“玩”和“学”结合起来,让学生们制定到中国旅游的计划,并收集旅行地的文化、历史、经济等资料。根据学生做功课的认真努力程度,给予不同的旅游经费。旅行时还要写旅行日志,回来交给孙教授,这样这些学生们就对中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发学习。
孙教授说:“教师的想法很重要,但也需要学生有兴趣且自发学习,教师要想办法启发学生。”孙教授也希望可以把这种成功的经验移植到北方学院,给北方学院带来新鲜的血液,加快北方学院国际化的步伐。
“我与北方学院很有缘,多次来到北方学院,看着北方学院的大楼一座一座拔地而起,希望这种缘分可以延续下去,并且越来越深。”孙教授说。

合影留念(中为孙东辰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