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教授进课堂 指点学子人生路

来源:

发布时间:2013-09-13 10:33

点击量:

开学之初,化工与材料工程学院请来了北京化工大学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袁其朋教授、仲崇立教授、张立群教授以及博士生导师卫敏教授四位名师为不同专业的新生讲述大学第一课,引导新生全面理解专业特点、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明确努力的方向。

袁其朋教授“名师一堂课” 上稿.jpg

袁其鹏教授讲课

培养创新思维  激发创造潜能

袁其朋教授以“我国制药行业的现状”为主题,为制药工程专业新同学上第一堂课。他从制药行业的基本要素、工业化任务和目标、新版GMP(产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实施等多个角度为大一新生讲课,并结合自己在实践中的经验为同们学拓展行业发展方向。教授总结说:“制药工程产业正处于由大变强的转折点,生物技术将迎来最佳发展趋势,GMP是制药企业国际化的通行证。”袁教授通过对制药行业和高校制药工程专业设置的系统分析,鼓励大一新同学努力学习,注重个人能力和创新思维方式的培养,激发潜能和创造力。

教授的讲解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给2013级新生讲述了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坚定了他们的信念。从今天起,从第一堂课起,为这个朝阳产业,坚定目标,努力前行。

仲崇立 上稿.jpg

仲崇立教授

迎接挑战  立志成才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13级全体同学在D202教室聆听了由长江学者仲崇立教授讲授的以“转变角色、迎接挑战、立志成才”为主题的大学第一堂课。

仲崇立教授用详实的文字数据、生动的图片为同学们介绍了化工专业的主要研究内容、发展方向以及如何度过大学四年的时间。仲教授以壳牌公司的发展为例,告诉大家要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要勇于接受新鲜事物;他以自己的科研成长经历告诉大家要有严谨的科学思维方式,更新知识理论。仲教授讲到自己的经历,他90年代末在国外做交流学者期间,感受到了“绿色化学”的重要性,而国内还未开始这方面的研究,于是他抓住机遇编写了我国国内第一本“绿色化学”教材,并在北京化工大学第一次开设了“绿色化学”这门课程,成为国内“绿色化学的第一人”。

仲崇立教授还建议大家规划好自己大学四年的人生,大学四年是人生的转折点,一定要平衡好学习、运动、感情、社团活动等之间的关系,做到协调发展、平衡发展、综合发展。同学们纷纷提出一些目前的困惑,仲老师也一一的解答。

张立群 上稿.jpg

张立群教授

材料科学  点亮人生

张立群教授是北京市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新型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及成型加工”实验室主任;国家重点实验室“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副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和国防科工局创新团队负责人。他为材料化学专业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新生上了第一堂课,使新生们了解了材料的基础知识。

在课堂上,张立群教授通过丰富的肢体语言,鲜明的图片和有趣的实例向材料化学和高分子材料专业的同学们介绍了什么是材料,材料的发展史等专业基础知识。他分析了材料未来发展的趋势,认为材料科学是未来的主流科学,鼓励同学们好好学习,将来一定会在材料科学的领域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张教授告诫同学们,大学是人生的关键,第一次开始追逐自己的理想,第一次独立参加团体和社会生活,第一次有机会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亲身实践。通过引用毛泽东给儿子的第一封信等名人名言来说明为什么要学习,学习什么,大学的学习要学会自强、自立,并祝愿同学们都能够在大学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卫敏 上稿.jpg

卫敏教授

                   扎实刻苦  紧跟时代步伐

应用化学专业师生聆听了卫敏教授的精彩课程。卫教授根据我校应用化学专业的培养目标,综合考虑我校学生的特点,对应用化学专业进行了整体介绍。卫敏教授首先讲解了应用化学专业的发展,强调化学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卫教授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为大家讲解了北京化工大学优秀的研究生学子,鼓励大家多多探讨化学世界的奥秘,为同学们展示了一个多姿多彩的化学世界。

教授强调,在化学学习的每一个环节,同学们都要扎扎实实、勤奋努力,如此方可达到成功。接下来,教授对应用化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就业前景等做了详细讲解,并表达了对我校2013级新同学的美好期待和祝福。

    此次“名师一堂课”,各位名师除了讲解专业知识外,还建议同学们认真规划大学生涯,树立同学们对未来的信心。同学们表示,通过第一堂课,将会认真规划自己的大学四年学习生活,努力成为社会的杰出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责任编辑: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10-16 15:3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