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研究】用大数据演绎民办院校专业设置模式

来源:

发布时间:2013-12-02 09:30

点击量:

     学科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基础性、根本性工作,是学校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燕京理工学院发展战略研究中,“民办院校学科与专业设置研究”课题组在会计学院院长周扬明教授的带领下,采用大数据统计、归纳的方法,对高等学校学科与专业设置进行了严谨细致的分析与研究,探讨了学科建设与专业设置的一般规律。近日,教授向记者介绍了课题组的研究情况及研究成果。

1.jpg

会计学院院长周扬明教授

课题组以民办院校学科与专业设置为研究对象,对国内外高校学科与专业设置的现状、特点进行了写实,用大量数据统计、归纳为手段,分析与探索了民办高校专业设置的自身趋势与要求。课题组对全国以理工院校为主的38所“985”高校,66所“211”高校,100所省属高校,22所独立院校和52所民办院校共计278所高校(不包括国外高校)的专业设置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发现了我国高校专业设置重复度偏高,趋同现象严重;专业结构失衡;专业设置滞后性、离实性、盲目性较大;以及离散度低,差异性小,特色专业与专业特色少等诸多特点。经过大量数据的统计、归纳,课题组还发现在理工高校中,专业设置成理学、工学专业所占比重由重点大学向独立学院、民办院校下降趋势,而管理学、文学在独立学院、民办院校中则呈上升趋势。

为了求证以上“趋势”的科学性,课题组历时数月,利用业余与节假日时间,对国外(主要是美、英、俄、德)等高校学科专业设置的特点及学科体系形成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获取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收效,得到了与上述“两个趋势”想似的佐证,有力证实了学科发展与专业设置的一般规律。

为了求证以上“趋势”的科学性,课题组充分发挥学术团队的群体力量,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对燕京理工学院专业设置的满意度进行了调查与研究,得到了家长(397位)和学生(23个专业,3357人)对我校专业设置的总体评估和总体满意度。这实际上是市场对专业设置的认可,是市场需求决定并选项的结果,这也证实了学科发展和专业设置的共性规律寓于个性规律之中。

为了求证以上“趋势”的科学性,课题组还运用耗散性思维,多角度、多层面、多方位论证了课题研究报告的结论。课题组曾几易其稿,反复论证,几多讨论,在课题组内讨论,也在课题组外讨论,上上下下、四面八方,广泛听取了多方的意见,吸取了多种元素营养,对研究报告进行了十余次、百余项修正,在多种相左、相争且莫衷一是的纷繁见解中寻求最大公约数,进一步确立了课题组的研究结论。课题组也曾用证伪的方法,试图推翻所得出的结论,但无济于事,“两个趋势”仍然无法改变,它依旧是不争的事实,不正视它似乎也不行。概而言之,这是大数据在演绎高校专业设置模式的形成,并非人的主观意志所设定。

“民办院校学科与专业设置研究”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将为燕京理工学院加强学科建设,打造特色专业,凝练专业特色,深化内涵发展,形成学校品牌提供理论指导和事实依据。课题组的敬业精神、研究方法也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的充分肯定。

责任编辑: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10-16 15:3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