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祝贺我校“风生水涌”团队成功入围2013年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大赛决赛

来源:

发布时间:2013-12-02 16:07

点击量:

20131127日,由中国科协科普部和共青团中央学校部主办,中国科技馆、中国科协青少中心、三星电子等承办的“2013年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大赛复赛第五站在中国科学技术馆正式开始。本次复赛,我校机电工程学院的两支团队参加了大学组-风能利用项目的角逐,其中,“风生水涌”团队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从10支团队中脱颖而出,成功入围决赛。

A20131130001.jpg

TO BE NO1”团队正在比赛

2013年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大赛是由中国科协科普部、共青团中央学校部主办,中国科学技术馆、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黑龙江省科学技术馆、上海科技馆、广东科学中心、四川科技馆、三星电子承办,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协科普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团委学校部、 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馆、 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青少年科技中心、互动百科、《科学画报》杂志社协办的面向全国高中生和大学生的科普实践活动。

A20131130002.JPG

“风生水涌”团队正在比赛

中国科学技术馆党委书记、副馆长殷浩、中国科学技术馆副馆长郑浩峻、原中国大百科出版社技术总监王勤、华北电力大学副教授梁庚、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电子学院副教授丁泽刚、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电子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小鹏、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委会资深委员都志杰、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专家咨询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陈振斌、北方工业大学教授王建省、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机械创新设计实验室主任索双富、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彭瑞东、华北电力大学可再生能源学院副院长董福品教授担任本次复赛的评委。

A20131130003.JPG

调试设备

本次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大赛以节能、环保、健康为主题,共设3个命题,分别是数据传输,风能利用和安全保护。我校派出的两支参赛队伍“To Be NO.1”和“风生水涌”均参加的是“风能利用”项目的比赛。风能是地球表面空气流动所产生的动能,属于可再生能源。现在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持续能源,已经成为除水能外,技术最成熟、最具有规模化开发条件和商业发展前景的发电方式,风力发电是风能利用的主要形式。本项比赛要求参赛团队用各自制作的风能利用装置进行抽水作业,每组有10分钟的时间,最终以抽水量最多的2支团队入围决赛。我校“To Be NO.1”团队是风能利用组第一个出场的队伍,三名队员有条不紊地对设备进行调试,当抽到14升水时,顿时引起现场评委的高度关注;另一支“风生水涌”团队第九个出场,改团队认真总结前几组团队设备的运作原理并耐心地讨论改进措施,排除了设备因细微误差和导管内气体排除不充分的情况,最终以15.8L的好成绩力压群雄入围决赛,队员们难抑心中的喜悦互相拥抱,在场的评委和同学们也不由得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赛组委会对我校两支团队风能装置的电路板设计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表示在五个赛区的比赛中我校2支团队是唯一在电路板上进行创新的团队。

A20131130004.jpg

“风生水涌”团队正在接受采访

赛后,“风生水涌”队员们接受了记者的采访,“风生水涌”团队队长赵定伟首先向大家介绍了他们的作品,其原理是利用风能带动风叶产生机械能,再由机械能通过顶部的电机装置产生机械能最终将水抽出。随后,其中一位队员范国辉在谈到这次参赛的感受时说道:“今天我们感觉非常高兴,因为我们团队终于经过不懈努力取得了这样的好成绩,我们首先要感谢给予我们指导和帮助的学校老师。此外,我们不会因此而骄傲自满,会继续努力争取在决赛中有更好的表现。”

本次大赛从9月持续至12月,已经吸引全国数百所高中和大学的近百万名青年学生参加,并成立了由两院院士、专家学者和行业权威人士共同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权威性。我校积极参加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充分显示了燕京理工学院学子积极动脑、热爱科学、体验科学和良好的创新能力。

据悉,“2013年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大赛总决赛将127日在北京的中国科学技术馆举行,最终各命题的创新大奖、探索大奖、求知大奖和优胜奖最终花落谁家也将揭晓。另外组委会特设的优秀组织天使奖也将揭晓。为了让更多关注赛事的群体同步看到精彩赛事,中国数字科技馆对复赛也进行了全程直播。祝愿我校“风生水涌”团队能再获佳绩!

 

责任编辑: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10-16 15:3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