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海外学习系列报道】中加联姻珠联璧合 海外学习再添新知
发布时间:2014-01-27 19:51
点击量:
在加拿大的第十天,我校加拿大海外学习实践团荣幸地请到著名国际汉学家、UBC大学教授王健先生和他的夫人李盈女士,作为一名加拿大人,“王健”是他非常喜爱的中文名字,对华人来说 ,王健这个名字已经是耳熟能详了。对于结识王健的华人来说,应该是种荣幸,因为有幸由一位博学善良的老人来充当加中交流的文化使者。二位教授深刻地讲授了中西方文化差异一课。中国驻温哥华领事馆教育参赞薛女士以及北美艺术团团长刘先生也应邀参加。
王健教授早年就学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学习心理学。他是一个深深迷恋中国文化的西方人,从大学二年级开始一直学习中国语言文学这个专业直至攻读完博士,随后30多年先后在加拿大几所大学从事中文教学和中国文化研究,其间于20世纪80年代初任加拿大驻华使馆文化参赞。自1983年从外交官岗位上卸任后,他每年都要到中国一两次,进行文化、教育交流活动,因此对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深有体会。他形容自己现在到中国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他说,中国只要继续保持社会稳定,发展经济,深化改革,那就是再好不过了。
曾经王健教授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他笑称自己已变成了“冒牌西方人”,而他谈起中国文化则是津津乐道,如数家珍。现在,他虽然已退休,却比上班时还忙。这位曾于20世纪80年代初任职于加拿大驻华使馆文化参赞,现为国际东西方研究学会温哥华研究院院长的“汉学家”,在一大摞荣誉桂冠中,依然谦虚而幽默,低调而随性,令人钦佩。当然,个中缘故还在于他那结发近半个世纪的华裔太太——李盈教授。
李盈教授是位著名翻译家,早年随父到中国台湾,十几岁又只身从台湾到美国求学。在美国和年轻的加拿大帅哥王健相识相爱,至今近半个世纪。如果说,王健教授对中国文化的最大贡献是将它的博大精深而又优美绝伦传播给西方世界的话,那么李盈教授对中国文化的最大贡献应该就是为它带来一个宝贝王健了。
中国文化造诣深厚的王健教授自觉把自己当成一座桥梁,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培养西方人士对中国语言、文学、国画和曲艺的兴趣。对中国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研究。四十多年来,王健李盈夫妇已把几百首中国古典诗歌翻译成英文,他们还在中英双语60卷本《中国名家绘画》系列画册编撰中担任英文主译工作。近日,王健教授还告诉我他从网络上发现一位写“三句诗”的好手,他正设法与作者取得联系,以期编撰成集,并为其翻译出版。
二位教授对我校开创这次海外游学活动非常赞赏,他们认为加拿大海外学习项目是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的一个重要项目,在促进中加两国教育、文化对话和思想交流,发掘和培养具有独立个性、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青年学生领袖也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2014年,是中加文化交流年,开展加拿大海外学习项目,对于促进中加文化交流更有特别的意义。这一项目在语言交流上,通过生活化、情景式的英语教学方式,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将英语教学与生活融为一体,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通过游学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把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机结合起来,能使英语这种交际工具真正实用化、自然化,从而用学习构建起真实的生活。在教学模式上,打破了局限于本校内学习的课堂模式,把课堂延伸到海外,让同学们享受到国际著名大学的教学资源;在文化交流上,同学们能在全英文环境下感受到异国文化的魅力,同时也传播优秀的中华文化;在素质培养上,通过和国外师生交流互动,同学们在自主性、独立性及个人能力上将会得到很大的启发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对于同学们而言,这堂课不仅让他们以国际化的眼光对加拿大文化有了新的认识,更教会他们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接纳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大国之强要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和取其精华,去起糟粕的智慧,同样也要有壁立千仞的刚毅和敢于创新,勇于改革的魄力。通过一堂课,让同学们以创新思维和国际视野去审视中西方文化,挖掘其潜能,培养其青年学生领袖能力。也让同学们以多样的角度去审视中国文化,加深对国内文化的理解;以学习的态度夯实西方文化,拓展对西方文化及国际规则的了解。
如今,王健教授和李盈教授虽皆到古稀之年,相濡以沫四十九载,但王健教授仍旧气宇轩昂,儒雅洒脱;李盈教授则温婉淑慧,娴雅大气。只要和二位先生稍作叙谈,很快就会令你如沐春风,不胜喜乐。有人曾有感于王健、李盈二位教授的珠联璧合、鹣鲽情深,特献词一首:
一剪梅(赠王健与李盈二教授)
回首钟情一小丫,心在她乡,人在天涯。鸳鸯学海竟芳华,一曲风琴,一曲琵琶。
半世春秋叶伴花,红了山枫,醉了流霞。夫妻论道好茗茶,融会东西,陶冶人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