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来源:

发布时间:2014-03-03 09:02

点击量:

 

“创新变革,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今年1月我校第三届教育教学工作会议上,教育教学工作所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以修订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稳步推行“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以学科竞赛促进学生和学科的全面发展。该院院长莫德举教授特别为我们总结介绍了近年来尤其是学校转设成功之后该院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整体工作情况和今后的规划目标。

DSC_8752_副本.jpg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莫德举教授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适应学科发展需求

“人才培养方案主要是基于社会对于专业学科不断变化的需求而修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长莫德举教授在谈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说。据悉2013年,我国高等学校的录取率已经达到了87%,全国大学生的在校生总人数已经超过了3200万人,毛入学率已经达到了36%。据莫院长介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毛入学率达到15%,就说明这个国家就已经达到了大众化教育。我国高校的毛入学率远远超过了15%,预计2020年将达到达到40%,这些就说明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已经进入了世界先进国家行列。而我国在校的研究生总数已经超过了154万人,研究生人数已经足够进行理论研究,“我们培养的大学生大部分或者是绝大部分都应该是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产业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2013年,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重新修订了教育教学计划即人才培养方案,这次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凝聚了校内外专家和校内老师共同的心血。在修订的过程中,该学院的老师们人人都参与进来,各专业学科教研室多次开会,形成人才培养方案的初稿。紧接着,该院邀请了15位校外专家,包括有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高校的名师,以及来自中国石化、清华紫光、中兴通讯等企业界的专家参与讨论,反复论证,最终修订完成了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莫院长说:“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定位非常明确,就是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出企业‘留得住、用得上的标准的杰出人才’。我们现在也正在进行着2014年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中心思想就是培养杰出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基于社会和科技对于专业学科不断变化的需求而修订的的人才培养方案将越来越符合实际,我们的人才培养质量也将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家长的欢迎。”

坚持推行“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培养学生与企业“零距离接轨”

IT类专业是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重点建设专业,基于当今IT类实用型人才市场的发展现状和前景,该院不断改革学生培养模式,坚持推行“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着力提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从2006年就开始推行了“3+1校企合作模式”,即在校进行三年的基础理论学习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大四一年到企业培训和顶岗实习,从而达到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轨”。近几年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又增加了“2+2校企合作模式”,和更适合于通信工程、自动化等专业的“2.5+1.5校企合作模式”,莫院长谈到,这些“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坚持推行,使学生知识更贴近了企业所需的前沿知识,更节省了企业培训人才的成本,从而使学生更加受到企业的青睐。

经过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几年来对“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不断摸索和实践,该学院毕业生质量的得到了极大提升。以软件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为例,2008级和2009级共有288人毕业生,其中180人从事了IT类相关专业的工作,在京就业的164人更是超过了毕业生总人数的一半以上。“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也在社会上和教育界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在2013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教育与培训委员会年会上,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代表我校领取了“优秀会员单位”的荣誉奖牌,国家教育部理工处领导也给与了高度评价,他们认为这种教学模式是今后我国高等院校尤其是理工科专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正确发展方向,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现代企业的所需的“无缝对接人才”,从而不断给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关键行业输送高素质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以学科竞赛促进专业建设  以专业建设带动学科发展

莫院长谈到,在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之初,我们便制定了一个战略,即“以学科竞赛促进专业建设,以专业建设带动学科发展”。要发展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特色专业,要使我们专业有立足之地,除了搞好课堂教学和办好实验室建设,作为学生第二课堂的“学科竞赛”也必须要发展起来。每一门学科竞赛都是一个学科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体现,积极参加学科竞赛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加认知自己的专业,同时也将提高专职教师的业务水平。在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挑战杯”河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毕昇杯”全国电子创新设计竞赛、“蓝桥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车大赛等学科竞赛中都闪动着信院学子的身影,2013年该院所参加的各类“学科竞赛”中共斩获国家级奖项84项,省级奖项154项。学生们能在全国的平台上不断创造出佳绩,无形中极大地增加了他们的自信心。

优秀的教师团队也是该院教育教学工作稳步推进的重要保障,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承担的省级科研项目就有9项。不管是学生积极参加的各类学科竞赛,还是老师所承担的省级科研项目,不仅极大地增加了所有参与者的信心,而且增强了参与者对于基础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这也为该院培养受社会和企业欢迎的高素质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创造了条件。

     “我们学院所推行的教育教学改革所有方面的工作,就是为了改变高等院校过去有些部分专业脱离社会实际需求的现状。无论是哪种教育教学方法,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在讲授课程中能够使学生达到一个最佳的听课效果。我希望我们学院最后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确实是受社会欢迎的拥有 ‘四会五有’高素质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院长莫德举在最后总结时说道。

 

责任编辑: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10-16 15:3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