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学科专业特色 走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
发布时间:2014-05-20 09:34
点击量:
为了更好的抓住和利用京津冀一体化的机遇,乘京津冀一体化之势,更高效更科学的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近日,我校会计学院记者采访了该院特聘教授,知名经济学家安树伟教授。安教授就学生的学习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会计学院学科专业建设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并对燕京理工学院的莘莘学子提出了美好的希冀。
以市场为导向 走专业特色新路
安树伟教授曾出席“第二届京津冀晋蒙政协区域经济发展论坛”并做出专题发言,指出京津冀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发展不平衡,尤其是在产业结构方面。结合燕京理工学院致力于打造京津冀一流国内外知名特色大学,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有关产业集群的目标,安教授指出,学院应抓住京津冀一体化的环渤海地区协同发展的机遇,与京津地区的高校错位发展,大力培养应用型人才。针对会计学院来说,会计学院是燕京理工学院中是最年轻却又是在校生最多的学院。学院目前仅设置会计学一个专业,就会计学专业而言,在全国高等院校中重复度相当高,达68%。这样一个大众化专业,如此高的重复度,说明该专业的社会认可度也很高,即市场需求率高。然而,这种市场需求率高的专业优势并不能掩盖该专业市场需求已趋于饱和的潜在危险,更不能排除会计专业在众多院校千校一色的基本雷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尽管会计专业目前在现有学校都很兴旺,并无“近忧”,但潜在的竞争风险可能就在“后天”到来。因此,我们不能懈怠,要居安思危,避免“温水煮蛙”。迎战竞争风险的最佳选择只能是“特色强院”,即走出一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独具特色的新路来。
培养应用型人才 加强学生实践能力训练
我校一直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培养,如何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全面提升素质,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大举措。对此,安教授提出了建议:首先,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对接合作,在企业设立实习基地,培养学以致用的人才。学校要进一步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密切合作要进入常态化的实质性的合作办学境地。让学生真正做到边干边学与边学边干,提升职业能力,就业时立即就可上岗,无须培训。其次,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从整体上看,我们的教师队伍基本上属于理论型知识型的教师,其理论讲解有余,但操作技能不足,这显然不能适应我们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求。为此,一方面我们要就近加强与北京高校的合作,利用北京高校优质的师资,“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另一方面,必须造就一支敢于担当能完成应用型人才培养使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这支队伍既能理论又能实践,既能动嘴又能动手,既教书,又育人。
建设学科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正如安树伟教授所言:会计学专业作为一个本身应用性和技能性较强的专业,会计专业的就业竞争日益激烈,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就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在就业竞争的大潮中夺得头筹。会计学院要在燕京理工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架构下,制造出具有会计学院的杰出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并与之协同。 充分把握“京津冀一体化”的机遇,积极培养“四会五有”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同时,把会计学专业建设成一个学科特色鲜明、人才培养一流、科研成果丰富的高水平应用型专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