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校长赵志华:教育贵于熏陶,风气赖于浸染
发布时间:2014-05-30 11:26
点击量:
“教育贵于熏陶,风气赖于浸染”。2014年教育教学改革深化之年,我校将继续通过抓学风、正教风、塑校风,更好地为社会培养人才,办人民满意教育。如何开展学生工作,抓好学风、教风建设。机电工程学院的学生记者就此采访了我校主管学生工作的副校长赵志华教授。
“一个学校学风和教风的好坏,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状态的关键,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以抓校风建设带动学风、教风建设,实现燕京理工的跨越式发展。”初谈到学风建设时,年过花甲的赵校长义正辞严地说,从他坚定的眼神,我们看到了这位慈祥、睿智的学者对于学校发展的信心和希冀。
突出德育教育,构建优化学生品行体系
时光荏苒,一转眼,燕京理工学院已经走过了十年岁月,华丽蜕变,燕京理工学院一跃成为京津冀地区第一所由独立学院转设的民办普通本科学校。一路走来,有汗水,有泪水,有鲜花,有掌声,也有反思和不足,但更多的是学院的朝气蓬勃、锐意进取。
学校根据“两个为本、德育为先、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坚持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努力为社会培养“四会五有”人才,全面服务学生成长成才:逐步建立起德育教育、德育实践体系,为学生构建优化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设置了相应的课程体系和实践环节。赵志华副校长说:“在不断发展变化中,我们还应当清醒地看到,我们在工作制度、工作作风方面与学校快速发展还存在着不相适应的地方,校风建设特别是学风建设与学校发展契合度有待提高。”
强化学生学习主动性,齐心共建良好学风
学风建设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内在积极性的发挥,是影响学习成效的关键因素。同时每个学生个体都必须融入到一定的学生学习集体之中,即学生宿舍等学生学习、生活的小环境。大家都有共同追求,有共识,抓紧一切时间,把学习放在首位。每个宿舍都是一个鲜活的细胞,每一个鲜活的细胞聚集在一起才能形成一股风气,为学校赢得良好口碑。让学校里有更多的细胞带动我们整个学校的进步,只有这样才能很好的加快我们学校的内涵建设,建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让每一位学子在这里有更多的收获。
“我们希望每一个同学在大学都能留下美好回忆,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收获,有不一样的选择。大学的学习能真正地塑造出独具特色的学生,毕业后,让更多的用人单位对学生有基本信任和基本尊重,用自身行动证明自身的优秀以及学校的优秀。”
关于学风建设,赵校长还为我们介绍了学校将进一步完善和增强的措施,如:强化班级管理,抓班风建学风;组织发动学生大力开展学风建设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严肃考试纪律,抓考风正学风;加强学生奖惩制度的改革,以典型带学风等等。
教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作为教师,要树立职业理想,提高职业道德,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让家长放心、人民满意的教育工作者。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校风建设创造出了许多喜人的局面。教学工作井然有序,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教书育人,学校管理严格规范,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同时,学校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学校的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
赵校长说:“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每一个专业老师都要提前十分钟进课堂,做好开课前的准备,包括整理好电脑,启动多媒体的电脑仪器等,这是端正教风的第一步。我们还将对老师进行严格要求,从多方面引导老师,端正教风,增强责任感,以人为本,关爱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人才培养是学校中心工作,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只有不断提高思想认识,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不断改进工作作风,下大力通过加强校风建设引导和带动学风建设,人才培养质量才能得到保证。
回顾整个采访中,赵志华副校长从学生工作方面为我们勾勒出燕京理工学院未来的蓝图:从学风、舍风等基础部分开始抓起,从而带动学校内涵建设。赵校长指出,这要求学校所有教职员工不懈努力,学生将自身理想与奋斗目标和学校发展有机的结合。在内涵建设与发展的道路上,既要有长远的准备与信心,又不能操之过急,要从一点一滴做起;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构建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培养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成长环境中得到熏陶,得到浸染,使学生能够真正地成人、成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