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理工学院强化实践育人工作 用实际行动践行李保国精神
发布时间:2016-07-17 18:02
点击量:
按照河北省委、省政府关于定点扶贫工作的安排,自2012年开始,燕京理工学院选派人员进驻谢家湾村进行扶贫开发工作。扶贫队成立以来,学校高度重视这项政治工作,理事长吴保德、校长盛维勇、党委书记李建英等校领导多次过问作出指示,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安排、部署。四年来,从为村民寻找非洲雁销路、购买充实农家书屋,到学校对宣化籍学生优先评定奖助学金、为困难群众送去慰问品慰问金,再到改善村两委办公条件、向宣化中小学捐赠安全图书、联动相关部门捐款、建言献策协助解决通村公路的道路硬化等等,燕京理工学院利用高校优势和特点,对扶贫工作给予了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最大程度支持,用实际行动承担着社会责任。
2016年,燕京理工学院站在新的起点,从国家精准扶贫出发,踏着习近平总书记发出的“脱贫攻坚战冲锋号”,寻着“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的精神事迹,带着燕京理工学院的责任担当,带领全校师生参与到美丽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中去,争做河北省扶贫攻坚的急先锋。
挂牌“李保国精神践行基地”让扶贫工作有方向有目标
7月12日,燕京理工学院在张家口市宣化区王家湾乡举行了李保国精神践行基地挂牌仪式。学校党委书记李建英、会计学院党总支书记张传凤、人事处处长刘鹏飞、校团委副书记粟臻;宣化团区委党组书记张清;王家湾乡党委书记高东升、乡长肖春光、党委副书记张科新等参加了挂牌仪式。

“乡党委、政府将全力支持燕京理工学院师生在我乡开展实践活动,希望燕京理工学院利用高校的优势,多为王家湾的建设出力,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王家湾乡党委书记高东升认为挂牌意义重大且影响深远。

燕京理工学院在王家湾乡挂牌李保国精神践行基地,是基于学校师生与当地群众有着深情厚谊,有着大学生真实践、有作为的良好平台,能更好的让广大师生学习践行传扬李保国心系群众、扎实苦干、奋发作为、无私奉献的“太行新愚公”精神,同时让扶贫工作更有方向有目标,进而让更多李保国精神的学习者践行者实现抱负和愿望,真正的投身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建设中来。

挂牌后,燕京理工学院随即成立了由人事处处长刘鹏飞亲自带队,扶贫工作队方海、韩高良、李家曾具体指导,来自信息、会计、管理、文法学院的乔佳、朱键丽、王喆、蔡燕倩、马原野、李欣欣、王铱楠等7名同学参加的“践行李保国精神 助力扶贫攻坚”宣化扶贫实践团。实践团立足旅游和文化精准扶贫,通过新媒体平台搭建、政策宣讲、科技服务、文艺演出、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等多位一体开展扶贫实践活动。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扶贫实践,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关心寄语实践队员
挂牌仪式前,学校党委书记李建英一行先到帮扶村谢家湾村走访慰问了建国前老党员和部分困难群众,代表学校向他们送去了慰问金。李建英书记在看望实践队员时,向同学们讲述了困难群众的实际生活,并希望同学们能积极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用心去体验他们生活的艰苦,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并用具体行动帮助他们改善现在的生活状态。

实践团以旅游精准扶贫推动“智慧乡村”建设
根据宣化区王家湾乡乡政府需求,实践团特别组建“互联网+旅游”实践服务队,与美丽乡村建设、扶贫攻坚电子政务建设结合起来,为王家湾乡申请注册了乡政府专用微信公众服务号,并通过策划、调研、组稿、设计排版等实践环节,搭建起了整套宣传构架,一次性实现了政府信息、便民服务、旅游项目、特色农产品的推介功能。

为了更好的充实新媒体平台,推行旅游项目宣传,实践团先后考察了当地的“像光洞”“飞瀑峡”“大峡谷”“兔儿山”等自然风光,实地见证了这里旖旎的风光,并采集了大量图片。


“在乡政府现有的人员配置下,你们用三天的时间完成了我们一个月也许才能完成的工作。”新媒体平台搭建项目得到了乡政府的充分肯定和赞扬,王家湾乡党政办主任谢任毅评价实践团解决了乡政府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并感谢实践团为推进乡政府新媒体建设所贡献的智慧。实践团返回后,还将继续为王家湾乡、谢家湾村,以及桑干河大峡谷、飞瀑峡等景点进行百度百科词条创建等网络推广。
实践团以文化精准扶贫推动农村宣传思想文化建设
实践团组建的美丽乡村建设宣讲队、文艺汇演队、民俗村志调研队,从实践团的政策宣讲、健康知识普及、文艺汇演,到听老教师讲乡村历史文化传说,帮助村民摘杏做农活等实践活动内容,大学生与村民互相融入、共受启发,让实践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实践效果明显成果突出,进一步增强了农村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你们要了解谢家湾,没有比我更权威的了。”实践团慕名找到80多岁退休老教师时,他拿出自己耗时几十年整理的一本手稿,内容涵盖了当地风俗及民间传说,以及当地著名景点像光洞28洞塑像的传说故事。在回答同学们的疑问,讲述谢家湾村的历史时,谢老先生神采奕奕,充满了自豪感。实践队员通过《宣化县志》、王家湾传说故事,以及进户调研,整理了大量文字资料,用于旅游项目宣传推广和谢家湾乡村文化宣传。


张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海报、举办国家时政宣讲、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实践团的各项实践项目都得到了村民们的认可和欢迎。在宣讲过程中,实践团马原野不仅进行了健康知识普及,还现场进行了按摩展示,实践团其他成员也纷纷加入。此举得到了许多村民的响应,主动要求参加按摩体验,并积极询问健康防护知识。


“你们给村子带来了朝气,我们欢迎你们经常来。”7月14日,实践团在谢家湾村集中举办的“共筑中国梦想,共建美丽乡村”文艺汇演活动,不仅得到了本村村民的热烈响应,附近村庄也闻讯赶来欣赏节目。通过《最炫民族风》、魔术表演等节目,大学生们用青春的朝气,感染着整个村落,为村民带来了欢乐。实践团队员们还将宣讲内容融入文艺节目,通过表演《神医》、《猪》等小品,宣讲乡亲们在生活中注意防骗、邻里和睦等内容。
实践团用精准扶贫具体实践让调查研究活动更有可行性
实践过程即是调研过程,实践团在活动之初即拟定了调研方向,即精准扶贫行动“旅游扶贫”和“文化扶贫”情况调研,同时设定了实践目的和效果,在实践中去验证队员们提出的“建议”,再将发现的问题归纳,提出更具有可行性的建议,形成调研成果。

2016年,在十三五的开局之年,燕京理工学院通过多层次体验省情、多形式服务群众、多途径创新创业,切实加强了实践育人工作,大力推进助力了精准扶贫志愿服务、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引导广大师生在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中,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弘扬了李保国同志对党忠诚、心系群众、艰苦奋斗、务实拼搏、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争做扶贫攻坚先锋的精神事迹,凝聚了时代正能量。燕京理工学院“践行李保国精神 助力扶贫攻坚”宣化扶贫实践团师生在实践中,增进了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提升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为大学生服务基层、为青年教师更好教书育人奠定坚实基础,为全面推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为推进河北“绿色崛起、科学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