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司长宋承敏为我校学生做创新创业专题讲座
发布时间:2017-04-13 22:57
点击量:
4月12日晚,国家发改委司长宋承敏在我校学术报告厅为500余名师生作了题为“创新的机遇、挑战与对策”的专题讲座。副校长赵志华出席了讲座,各二级学院主管学生工作的副院长、北投集团干部学院第八期班的全体学员以及全校辅导员老师参加了讲座。讲座由学生处副处长吴仲元主持。
宋承敏司长的讲座围绕国家发展、经济腾飞所带来的一系列机遇和挑战,同时针对挑战提出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宋承敏司长从分享经济、数字经济、生命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智慧经济到品质经济等国际创新经济的7大方面进行切入,引出在社会前进的道路上需要不断的进行创新,所有的创新都是为了创造出更好的、更有用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新模式、新行业。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世界,工业革命从1.0更新到4.0,从电气化走向富有生命化、有机化。各国市场紧密连接,世界市场一体化促进了工业的不断创新,而创新始终围绕着国家的发展,“只要创新都是机遇”。

宋承敏司长为我校师生做讲座
宋司长分析,经济的新常态下,三驾马车拉动经济的时代已过。依靠三大需求的拉动,阻止经济下滑,已经越来越困难。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不同,农业相对来说更不好管理,所以生产必须要坚持家庭化、销售要搞合作化。从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进程来看,农业集体化是不明智的,农业生产必须坚持家庭化。在世界上中国的副食品产业居世界第一,但世界趋势创新不会只是停滞在农业,而是注重信息化发展。中国养老院在全球各地是最受欢迎的产业之一,在服务业中,分为生产性服务和生活性服务,生活性服务包括文化和教育等。在全球老龄化严重的今天,养老问题日趋严峻,各国人民更愿意将资金投在养老方面,从而促进了养老相关服务业的发达。
宋司长深入解读了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宋司长认为,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如节能环保、生物产业、高端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等富含创新的产业,既是以史为鉴,更是着眼未来。“一带一路”的举措是一种全新的创新形式,这一举措使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更加平衡,引进的外资和对外投资更和谐,以中国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改变了现在的开放格局。“一带一路,六廊六路”也面临着网上、网下(物流)、海关、检验、税率等14种困难,但相对的,也同样有十四点解决方式,因为每一个困难都是一个机遇,象征着创新的出口。宋司长还强调了语言问题,认为应加强民间外交的建设,将中国引向世界。“一带一路”的前景将会十分辉煌。
平等开放合作共赢是人类自古以来的理想,互联网技术为人类的平等第一次实现了可能性和可操作性。宋司长说,我们一直谈“互联网+”,加什么?就是加360行。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常态下,要实现“+互联网”,把“互联网+”倒过来,用互联网的技术、方法和思维去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重塑相关产业,赋予传统品牌以新的内涵,实现经济的深度变革转型,贯彻落实平等开放合作共赢的方针。
讲座最后,宋司长结合现场提出的问题,分析了眼下雄安新区的崛起为我校带来的机遇。国家推行了全新的土地运营模式,着眼未来,传承“一带一路”,日趋完善对外发展格局,大学生应把握好天时地利人和,做一个拥有创新创业头脑的大学生,为创新铺垫道路。天道酬勤,勤能补拙;地道酬实,实能不弱;人道酬德,德能补寡。
宋承敏,男,正司长级,研究员,编审,现任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管理副主编。1983年任国务院机关团委副书记,国务院副秘书长秘书,1985年任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部长秘书,1992年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副局),河北承德市副市长,国家经贸委信息中心副主任,1998年中国经贸导刊社长兼总编辑(正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