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法学院陈仲利:国际化人才培养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发布时间:2017-04-30 11:22
点击量:
近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北京外国语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在四川成都隆重召开。本次大会吸引了2000余名来自全国各高校的外语界知名专家、学者、一线教师出席会议,也是全国高等院校外语教育领域规模最大的一次盛会。
本次大会的主题聚焦“外语战略 国际人才 智慧教学”,旨在“双一流建设”全面启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深入推进实施的背景下,探讨我国外语战略发展,阐释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路径与标准,展示“互联网+”时代外语教学的智慧之道。
我校文法学院院长、全国独立学院及转设高校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陈仲利教授应邀参加了此次盛会,并在大会上作了题为《基于国际化人才培养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专题报告,详细阐述了国际化人才培养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实施途径,大力宣传了我校在国际化人才培养过程中取得的先进经验。陈教授的报告赢得了与会代表的广泛赞誉。

文法学院院长陈仲利
在谈到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语言能力时,陈教授提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国际化人才培养过程中,大学英语教学应努力达到“国才中级”标准,参照初级、中级的量表要求,将课程内容有计划地渗入到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去,以量表要求为指导,积极探索学术英语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有效结合点,帮助学生提高与职业岗位紧密相关的国际交流场合所进行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在谈到“国才”培养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时,陈教授提出通过师资、学生、课程等三个方面的国际化建设来彰显各个高校,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特征。教师队伍的国际化主要通过培养和引进两个途径来实现,包括开展国际化继续教育和在岗培训,争取申请长期(短期)的留学(游学)项目,选派教学能力强、英语水平高的优秀骨干教师作为访问学者,到国外一流的大学进行交流研修以及充分利用国外优秀的线上线下的教育资源等方式打造国际化队伍。打造国际化的学生可以通过积极推动海外课堂或游学计划网上教学平台等,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式学习。在国际化的课程体系建设层面,各个高校可进一步完善大学英语的顶层设计,使其更加彰显国际化特征。在国才考试方面,陈教授谈到,具备条件的高校可根据自身学生特点,将国才考试作为优化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既可以将国才相关考试内容逐步地融入到学术英语的课程模块中去,也可将其单独开课,加入到考试系列课程中去。
此外,适时地推进部分课程的双语教学也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进一步完善学术英语的建设,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提供部分英语讲授的国际化课程,帮助学生适应英语授课、满足学生未来职场、生活或者英语学术交流的需求,制定更高层次的学术英语教学目标,重点培养学生在专业课堂上用英语进行交流解答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在实现基本专业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切实提高学生专业英语的听说技能和交际能力。
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我校正处于改革与发展的重大历史节点。应用型、创新型,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培养定位决定了“国际化”人才培养势必成为我校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探索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其中大学英语课程在“国际化”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在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只有清晰认识国际化人才所需知识结构及核心素养,更加科学全面地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好英语的语言优势,力争各项措施扎实落地,才能真正地服务于我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才能不断地提升我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核心内涵,才能为我校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持久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