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理工学院获评央广网“2021年度·实力典范民办高校”称号

来源:

发布时间:2021-12-15 21:54

点击量:

本网讯(记者 李家曾 李娟)12月15日,声彻中国•2021央广网教育年度峰会在京举行。峰会以“新机遇、新生态、新格局”为主题,邀请教育行业专家、著名学者、优秀教师等众多大咖分享优质教育观点,探讨新时代教育发展道路,传播先进教学理念。经过品牌展播、网络投票、专家评审等环节,燕京理工学院获评“2021年度·实力典范民办高校”,党委书记朱代春应邀出席活动并做客访谈间。


燕京理工学院获评“2021年度·实力典范民办高校”,党委书记朱代春代表学校领取奖牌

在声彻中国•2021央广网教育年度峰会访谈直播间,朱代春书记向大家介绍了学校概况和获得荣誉情况,畅谈了教育理想和社会责任在办学中的具体实践,并分享了我校在国家化办学方面的经验做法。

党委书记朱代春做客访谈间

朱代春书记说,作为一所大学,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主动肩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对国家和民族负责,对受教育者负责,关注他们的能力培养,开启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能力,发展他们的潜力。

燕京理工学院始建于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实现了从独立学院建校,到民办大学高质量办学的阶段。建校伊始,学校办学宗旨就是建设应用型大学,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我国扩大高等教育资源供给、培养急需应用型人才、优化高等教育区域布局、促进高等教育发展作出了贡献。学校转设以后提出了内涵建设、质量发展,走应用型、高水平民办大学之路,特别是2015年进入省转型发展试点高校以来,最主要的成效是加强校企合作,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培养具备“四会五有”,也就是会学习、会做事、会做人、会与人共处;有感恩之心、有博大胸怀、有吃苦精神、有创新意识、有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声彻中国•2021央广网教育年度峰会现场

坚持产教深度融合。一是实现了四个对接,即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对接,教学内容与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教师培训与实践锻炼对接。二是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点,在推进产教融合过程中,各学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创办出“一院一模式”“一院一品牌”。三是专业课、专业基础课,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基本实现全覆盖。四是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提高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坚持“四会五有”的养成教育。以感恩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为切入点,使学生逐步养成“四会五有”。我们的感恩教育通过校园文化熏陶、读书修身活动、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内容,培养学生感恩父母、学校、人民、党和国家的家国情怀。

燕京理工学院获评“2021年度·实力典范民办高校”

其中,燕京理工学院连续十三年不间断的组织师生赴四川震区支农支教活动,形成了育人品牌,被评为河北省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先进典型。今年,学校和四川绵阳平武县政府签署了“红燕平康”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正在平武县助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参与农业农村发展,帮助老乡们卖蜂蜜、卖腊肉、卖猕猴桃,我们学校的李姝含、刘建成、刘一增3名同学正在平武的小学、中学里进行支教,积极为实现政、企、校、农多领域人才、技术交流合作方面贡献智慧。

朱代春书记认为,培养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具有博大胸怀,放眼世界,拥有国际视野十分重要。在国际视野培养方面,学校形成了一些比较有特色的做法。

声彻中国•2021央广网教育年度峰会现场

一是开设国际课堂。近年来,我们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邀请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埃里克·马斯金教授、联合国副秘书长娜塔莉亚·卡内姆博士等几十位名师名家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先后讲授了100多场,即便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我们也坚持邀请国外名师在线上为同学们进行讲座。

二是建立海外实习基地,在海外合作院校建立学生实习基地,开展为期两周的实习活动,近三年有1000多名学生参加,为学生体验国外大学校园生活,初步了解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创造了良好条件。

三是搭建国际交流平台,我们学校在2009年发起举办的“国际大学生时尚设计盛典”,至今已连续举办了十一届,在国内外高校中产生了较大影响。“盛典”汇聚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在燕理,共同研讨创新人才的培养,交流学科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最新成果,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增强了创新意识。

四是开展国际协同育人,与海外合作院校开展“4+2”本硕直通项目,目前在读学生300多名,已有100多名学生顺利出国读研,为学生了解世界,将来参与国际竞争架起了桥梁。


责任编辑: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10-16 15:3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