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领导有约·学习二十大精神丨朱代春书记走进思政课堂
发布时间:2023-04-04 10:58
点击量:
本网讯(马克思主义学院 刘满 宣传部 谷是瑾)为引领广大师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3月30日,朱代春书记走进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为法学2205班同学在图书馆109智慧教室呈现了一堂精彩的“校领导有约·思政主题对话——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主题思政课。

朱代春书记授课
朱书记结合丰富详实的案例,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展开讲解,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实践的深度,通俗易懂且具有亲和力,赢得学生阵阵掌声。他详细讲解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他还结合中西方社会制度的不同,对中西方现代化进行了对比。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开辟了一条属于中国但又具有世界意义的现代化道路,创造了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在智慧教室授课过程中,朱书记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经验出发,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活动规律,让学生们基于兴趣表达感受、积极思考。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知识接收效率,而且有助于引导学生主动思辨,借助先进工具和已有的知识信息去探索获得新的发现,促进自身全面发展。通过智慧教学软件系统及设备,实现了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深度应用,为师生带来了更好的教学体验。

授课现场
“青年者,国家之魂。”当代世界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也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朱书记勉励学生们,“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新时代青年是民族复兴的生力军、肩负着国家与民族的希望,要以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昂扬风貌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以实干致敬先辈,以奋斗开启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一直以来都注重适应信息化时代青年学生的多样化需求,赋予思政课改革创新新动能,特别是通过智慧教室的建设,优化了学生学习环境,实现了教学呈现可视化、交流互动立体化、教育评价数字化的目标,形成了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智能化的教育生态,提升了学校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身体力行地让思政课变得更生动、更有温度。校领导有约·开启思政主题对话系列活动,是我校全面推进“三全育人”体系,以大思政理念不断推进思政课集成创新的重要举措,是适应新时代新发展新要求、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一种重要育人方式,也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锻造时代新人的一项重要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持续深化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自觉,打牢成长成才的科学思想基础,更好发挥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用,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