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理工学院举办全面推进“大思政”建设暨第四届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论坛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4-28 16:38

点击量:

本网讯(马克思主义学院 成伟荣 宋帅 谷是瑾)4月26日至27日,由燕京理工学院主办,华北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防灾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和燕京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全面推进‘大思政’建设暨第四届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论坛在燕京理工学院举办。


论坛现场

论坛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建筑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经贸大学、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华北科技学院和防灾科技学院等十几所高校领导、专家学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主题报告与研讨。燕京理工学院党委书记朱代春参会,副校长吴汶燕主持开幕式。


燕京理工学院党委书记朱代春致辞

燕京理工学院党委书记朱代春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深刻阐明学校思政课的重要意义,就如何办好新时代思政课做出部署并提出要求,为做好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了重要遵循。高校要充分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的主渠道作用,以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思想伟力引导广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选择,以改革创新精神进一步办好思政课。



与会专家、学者作主题报告

与会专家、学者紧紧围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科研能力提升、“大思政课”建设三个专题进行了主题发言。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原党委书记冯培教授以“新质生产力的系统观对学校思政教育一体化的启示”为题,围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思政课一体化创新,做好创新人才培养工作进行,同时结合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也是引导青年学生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政治觉悟的重要渠道。在实践中,思政课教师要努力把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说明白,让广大青年学生更加准确地把握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自觉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校长边宏广教授认为要深挖区域特色资源,讲好民族团结大思政课。在新的历史时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自觉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全面理解和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作为思政教师,要通过历史文化教育、党史人物、旅游景观陈列等相关工作,拓宽思政课的广度和深度,形成有效融通联合,充分发挥思政育人的途径,使思政课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北京市芳草地国际学校富力分校岳文成校长作了“中小学生创新素养培养的认识与实践”的报告。岳文成校长从中小学生创新素养培养的认识与实践出发,强调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新时代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出中小学阶段是培养创新人才成长的关键时期,需要进行系统设计、多方发力、多方联动,打好组合拳;同时要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素养发展的环境。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侯衍社教授作了“关于学术论文写作的若干思考”的报告,从平时做好基本功、要有一个好题目、要有好的研究方法、要有好的谋篇布局、要有好的内容摘要、要注意修改完善和要注意学术规范七个方面,为我们细致入微地讲授了论文写作的思路与技巧。同时还指出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来说,一篇好的文章一定是政治性和学术性的有机统一,要以我们的学术、学科、专业知识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思想理论建设的需要,要坚持讲政治、坚持正确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河北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柴艳萍教授作了题为“思政课教师如何提升科研能力”的专题报告,对如何申报课题做了深度解读,提出要把服务思政课教学作为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思政课建设的规律原理、基本矛盾和现实要求作为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方向,强化科研的学科自觉,注重研究理论体系向教材体系、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教学体系向价值体系的转化规律,以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有力支撑和服务教育教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刘爱玲副研究员以“浅谈交叉融合的学术思维和学术能力”为题,指出教育系统的变革,通过交叉学科的研究方法,促进高等教育中不同学科观点之间的融合,体现了学术宽容与学术规范。同时提升教师学术能力要做到强化系统思维、协同思维,多方联动,积极推进“人才链、创新链、学科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发挥高校的育人功能。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冯秀军教授作了题为“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守正与创新”的主旨报告,提出了思政课的本质是通过“讲道理”“启智润心”,把青少年培养成“接班人”。 要把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同时必须抓好培养“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纪亚光教授从“纲要”课研究性教学出发,强调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纳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内容,研究拿出新的课程纲要和讲义资源。完善相关教材教案,注重运用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事实、案例、素材优化教学内容,以史为鉴,改进教学模式。结合青年学生的关注点调整课程计划,不断增强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引导青年学生做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时代新人。

北京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张守连教授作了“人民城市大思政课建设:经验分享与未来展望”的专题报告,从大思政课的内涵概述、“人民城市”大思政课经验总结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强调 “人民城市”大思政课的大格局、大课堂、大平台、大师资特色,坚持开门办思政课,紧紧围绕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工作格局。

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张广兴教授以“思政课教学讲好新时代伟大历史性成就的方法论”为题,着重强调思政课教学要掌握历史和现实的材料,要讲好国内外大事,更要做好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教学内容不是简单地堆砌,要有理论的广度和深度,做到融会贯通,因此,需要思政课教师更加努力地坚持做学问。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党委副书记董立新指出,要发掘抗战历史文化资源思政育人的独特优势。红色资源不仅是学习的场所,也是传播革命文化、弘扬革命理想的阵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教科书”。要充分利用红色资源,以图文展示、展馆参观、实地走访等形式丰富教育方法,促进红色资源高质量融入思政课教学。

本届论坛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为核心,聚焦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思政课高质量建设,为京津冀高校交流打造了优质平台,更加深刻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面向未来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奋进新征程,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要以更加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合影留念

责任编辑: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10-16 15:3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