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提升就业质量服务,为构筑“京津冀一体化”贡献力量
发布时间:2014-03-24 10:11
点击量:
教育部表示,2014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将达到727万,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的2013年增加毕业生28万,创下历史新高,今年全国的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3月22日,燕京理工学院春季校园招聘会隆重举行。招聘会上,我们采访了校长盛维勇教授。
校长盛维勇教授接受学校记者采访
学校要将就业质量放在就业工作首位
盛校长表示,同样的招聘会我校已经连续举办了好几届,本届招聘会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强调要把就业质量放在就业工作首位。我校作为新机制、新模式下中国高校中的生力军,必须肩负起促进毕业生就业的社会责任,使学生实现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这也是今年学校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本次招聘会上,我校也严把企业入门关,招就办加大了对进校企业的资格审核,最终参会的270多家企业都是来自北京、天津、上海、河北等地的优秀企业,可提供的岗位有8000多个,在薪酬待遇方面也较往年有了大幅的提升,我们的毕业生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就业心态也更加乐观。
根据教育部的要求,我校也将在今年年底前首次完成本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编制发布工作,因此特将2014年定为“就业质量年”,动员全员参与,全方位调研,通过采取一系列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指导服务等工作,来形成我校的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校长盛维勇教授(右)、招就办副主任霍德才(中)与企业代表交流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在采访中,盛校长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他表示,全国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依然令人担忧。但是大学生应该树立一个正确的就业观,不要好高骛远,一定要脚踏实地。我们的学生,要结合自身情况,充分利用好我校的区位优势,抢抓机遇,好就业,就好业。我们要时刻有一种紧迫感,认清目前的就业现状,绷紧神经。同时,又要提高自己的竞争力,练好基本功。
我校要为“京津冀一体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京津冀一体化”是国家制定的一个新的区域发展战略,大学生就业难又是经济建设和国家发展的大问题。盛校长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表示,燕京理工学院作为河北省教育的中坚力量,理应为实现“京津冀一体化”贡献力量,我校也为此拿出了许多措施。首先就是了解社会需求,在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加大人才培养改革,同时与企业高管、商界精英、专家学者多方论证,针对我校各专业特点和社会的实际需求,培养实用人才;深化教学改革,还课堂与学生,采用项目教学、论证教学等方式增加学生的参与能力、动手能力;加大实训改革,建立200多家实习就业基地,充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学、做、用体系化教学。本次招聘会就是我校针对构建京津冀一体化体系方案中一个最好的体现。
最后,盛校长表示,虽然学校为学生就业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还是有很大的改进空间,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增加岗位的含金量,更重要的是发动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使我们的校园招聘真真办出特色,惠及更多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