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韵大讲堂:曹保印律师畅谈“好律师的标准”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9-17 15:09

点击量:

本网讯(法学院 薛瑾)9月17日,燕京理工学院新视域文化产业学院、法学院特邀品牌传播、危机处理与法学研究专家、北京国咨律师事务所首席顾问曹保印,在报告厅举办了一场以“好律师的标准——法律、政策、舆情的协调与平衡”为主题的学术报告,法学院全体教师及数百名学生参会,拓宽学生专业视野,强化其对法律实务实践层面关键问题的认知。

讲座现场

曹保印以在南宋著名司法官、法医学奠基人宋慈墓前的追思开场,提到宋慈秉持“洗冤泽物”的理念,力求通过证据还原真相,为蒙冤者平反,体现了古代司法官追求公正的职业精神,成为后世司法从业者的榜样。引出了法学生在学习法律知识时不能仅局限于法律条文本身,而应致力于用专业知识实现公平正义。他强调,法律的生命在于实践,而实践的关键在于全面、多角度的思考。

曹保印作专题讲座

讲座中,曹保印说,他从200个角度研究好律师的标准,发现一个规律:好律师追求专业性和职业道德。他从10个角度举例,剖析了好律师的标准,指出只有多维度分析,才能更准确地把握律师的本质。他以“盲人摸象”的寓言为例,解说一名合格的好律师,首先要具备“多角度看问题”的全局思维——不仅要高效为当事人解决眼前的纠纷,更要提前规避风险,避免引发新的问题;面对复杂疑难案件时,则必须要有坚定决心,坚守法律的公平底线,为当事人争取合法权益。

在此基础上,曹保印进一步指明了法律人提升自我的三大关键方向。其一,要深耕法律史,唯有沉下心梳理法治历史脉络,摸清时代法治发展的命脉,才能站在历史的高度审视和思考当下的法律问题;其二,要精准把握政策导向,在法律实践中始终追求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的“三效统一”,做好法律、政策与舆情的协调平衡,同时建议大家多研读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经典案例,从中汲取实践智慧;其三,要理性看待并善用舆情,他以呼格吉勒案、聂树斌案、念斌案、龙哥反杀案、张文中案等社会关注度高的案件为例,强调舆情应成为推动公平正义落地的助力,而非干扰司法公正的杂音。讲座尾声,曹保印引用“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句古训,凝练出“推己及人,敬天爱人”的法律人核心价值观,引发全场师生的强烈共鸣与深度思考。

曹保印律师的分享既有鲜活故事的温度,又有专业理论的深度,为师生们打开了法治思维的新视野,具有极强的现实启发意义。未来,法学院将继续以“法韵大讲堂”为重要平台,持续邀请行业专家、学者分享前沿观点,聚焦复合型法律人才培养目标,推动学科建设迈向更高台阶,为法治社会建设输送更多优质人才。

责任编辑: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10-16 15:4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