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燕理师生热议国家信访局回信
发布时间:2021-08-31 10:58
点击量:
本网讯(党委宣传部 文法学院 王妍 赵树金)近日,燕理师生收到一封国家信访局于2021年7月5日写来的特殊回信。
回信首先向“燕京理工学院四川震区支教支农实践团师生们”问好,说近日致总书记的信收悉并已按规定办理,肯定和鼓励了师生赴四川支教支农,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的感人故事!希望师生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励志勤学,刻苦磨炼,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国家信访局回信
今年5月12日,“5·12”汶川大地震13周年这个特别的日子,四川震区支教支农实践团的燕理师生在四川平武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向总书记汇报了学校和师生多年来的支教支农故事和成果。
燕理师生对回信内容表示热切关注,对回信中的肯定和鼓励感到欢欣鼓舞,对青年一代的使命担当倍感自豪,为今后做好支教支农实践活动充满信心。
“给总书记写信那天的一幕幕至今仍历历在目,这是我在平武苏维埃红军小学为期三个月的支教生活里最大的收获。”本次信件的寄出者和接收者是今年到四川平武长期支教队员张万星心中感慨万分,他介绍,尽管当地的教学设施和生活条件较为简陋,但看到体育课上孩子们奔跑的身影和开心的笑脸时,一切的困难都烟消云散,他也会牢记写给总书记信中的承诺,披荆斩棘,一往无前。此次支教不是张万星的第一次,2020年疫情的阻隔使他和孩子们成为了“网友”,视频授课、线上教学、“云”游北京等活动早已让他们成为了亲密无间的师生和朋友。
2019年参加支农支教的队员李浩男看到回信后说到:“看到学弟学妹们将多年来我们历届支教的成果汇报给总书记,我感到十分激动”。2021年毕业的李浩男已经进入渤海大学攻读法学硕士研究生学位。不仅如此,曾经的他也是一名大学生士兵,在军队里养成了良好的学习和工作习惯,塑造了一股中国军人特有的正气。支教的经历让他更加珍视现有的深造机会,携笔从戎的他也将用自己的力量为实现强军梦、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恰逢建党百年之际,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奋发向前,积极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浪潮中去,不怕苦、肯吃苦,尽己所能,为国家、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今年7月,第二批到四川平武参加支农支教的王子奕也是一名退伍大学生士兵。他曾在炮兵团服役,在此期间,也曾有过炊事班工作的经历,因此挑起了整个支教队员和因路途遥远无法回家学生们的伙食保障工作,带领大家采买蔬菜、和面烙饼。
今年到平武和同学们一起支农支教的文法学院党总支书记陈航介绍,活动切实做到了将党史学习教育搬到田间地头,开拓了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引导和帮助同学们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活动让文法学院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等专业的学生通过支教支农深入到了教学实践活动中,文法学院院长陈仲利认为,这与学院始终将学生的特色专业实践建设摆在首位密不可分,展现了同学们优秀的环境适应能力和专业教学能力。
自2008年汶川地震后,燕理四川震区支教支农实践活动延续了十几年且从未间断。十几年来,学校每年都为平武带去新面孔,师生们一届接一届的前往震区支教、支农,也见证了四川平武的发展变迁,在灾后重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图景里留下了燕理学子的青春印记。
学校党委书记、2021年四川震区支教支农实践团带队领导朱代春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师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广大同学们从党史学习教育出发,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牢记总书记“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的殷殷嘱托,深入到田间地头、乡村小学了解中国国情,体悟报国初心,培养会学习、会做事、会做人、会与人共处的能力,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实践团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