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有声丨王伟冉:传媒学院正为新时代培养德艺双馨的文艺人才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6-29 17:50

点击量:

本网讯(传媒学院 王伟冉)近段时间,传媒学院组织的“峥嵘岁月 革命者语”红色经典影视配音主题教育系列文化活动正热烈开展。活动结合艺术类教学,与课程思政一体两面,相互渗透,相互契合,积极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为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与实践支撑。

传媒学院党总支书记王伟冉

近年来,传媒学院党总支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始终把培育有信仰、有担当、有情怀的新时代文艺工作者作为学院工作的首要目标,坚定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帮助他们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文艺精品,为新时代新造就更多德艺双馨的文艺人才。

不忘初心,把理想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

对中国共产党来说,理想信念是立党兴党之基;对青年学子来说,理想信念安身立命之本。作为的祖国文艺事业的接班人,最重要的是接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奋斗的班。传媒学院开展的以“峥嵘岁月革命者语”为代表的红色主题教育系列活动,深度融合专业学习,引导青年学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022年2月,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发来的专属贺信中表示,燕京理工学院传媒学院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拓创新、勇闯新路,组织录制《峥嵘岁月,革命者语》等优质有声作品,为持续做好“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的推广使用,深化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2021年12月,传媒学子走入央视一套,参演舞台剧《故事里的中国》。他们以真实的形象展示革命前辈的对于新中国的热情与向往;他们用生动的表演描绘了新中国建设者的艰辛与伟岸。

家国情怀是文艺创作的“根”和“魂”。传媒学院致力于为党和国家培养“德才兼备、德艺双馨”的文艺工作者,学院党总支带领全院师生围绕这一目标,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文艺创作,立足于应用型传媒人才培养定位,开展高端化、国际化、个性化的品牌活动,并以此为抓手,全面推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专业能力提升,让学生个人文艺理想深深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之中。

扎根基层,与广大群众建立深情厚谊

社会主义⽂艺,从本质上讲,就是⼈民的⽂艺。⼀切优秀⽂艺⼯作者的艺术⽣命都源于⼈民,⼀切优秀⽂艺创作都为了⼈民。为⼈民服务是⽂艺⼯作者的天职。传媒学院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培养扎根祖国大地的文艺人才,进一步面向基层、面向学生,不断守正创新、凝聚人心。

2022年5月,法国戛纳电影节获奖影片揭晓,传媒学子单博琛参与配音的短片《海上升起一座悬崖》荣膺短片金棕榈奖。他曾多次随本片编剧、传媒学院教师李少华前往拍摄地采风,为影片故事寻找“接地气、本土化”的支撑。

2021年12月,传媒学院教师张庆席指导,学生郎东生和魏泽宇的作品《望诗归》荣获“奋斗亚青春”第18届广州大学生电影展一等奖。朗东升同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创作作品就是要为每个普通人的愿望发声。他拍摄该部影片的初心,就是想让更多的观众通过观看他们的影片,去更加关注偏远乡村的留守儿童。

此外,传媒师生还创作《春暖花开,等你归来》、《武汉加油,中国加油》等文艺作品参与防疫宣传,在学校海棠文化节上为四川平武直播带货助力乡村振兴,开展“我和我的家乡”主题社会实践倾情表白家乡,都彰显了传媒学子与广大群众的浓情厚意。

传媒学院倡导师生用清新质朴、刚健有力的优秀作品滋养广大学子的审美观价值观,如草坪音乐节、沙发故事会等主题活动让高雅艺术走进广大学生之中。2021年12月,学院创新举办了“感知·2021”摄影展,把高雅艺术搬进校园树林,先后被中国广播电视总台、河北教育网等多家媒体报道。2022年上半年,传媒学院邀请中欧文化艺术交流协会会长车莉杰、克拉沃斯姐弟雅娜和盛涛,以及演奏家张听举办了线上音乐会,打破了许多限制,把高雅的艺术送到每一位学生身边,丰富了学生们的精神生活。

作为培育新时代文艺人才的高等院校,学院正努力引导学生坚定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坚持人民为主的文艺观,真正做到扎根基层,与广大人民群众建立血肉联系。

守正创新,用专业创作新时代文艺精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艺术作品的生命力都在于是否关注时代的话题,是否回应现实的思考。文艺作品必须与时代同频共振,必须能把握住时代脉搏,聆听时代的声音,谱写时代的真情实感。

传媒学院自建院以来高度重视学生高尚品德的塑造和高超专业能力的培养,不断培育学生“发现美、创造美,传播美”的能力。在梳理整合既有的成果之上,传媒学院开创了“传媒文化节”品牌特色活动,围绕学院核心工作目标,引导学生发现他人之美,创造个人之美,营造社会之美。通过创作优秀的文艺作品,培养“德才兼备、德艺双馨”的新时代文艺工作者。近三年来,传媒学院作品先后获得各类奖项100余次,有近千人次先后受到各类表彰。

传媒学院5部影片在“党旗下的故事”短视频大赛暨第六届中国梦·青年影像盛典中获奖,其中《欢潭村的故事》和《平南支教》荣获一等奖,《笃定前行》和《家》荣获二等奖,《融金朝阳》荣获三等奖。传媒教师周文秀的动画类作品《欢潭村“五义”家风》荣获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第二十一届年会“动画数媒单元”三等奖。中国传统文化主题纪录片《寻禅》荣获第十届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纪实单元一等奖。

创作“三美”作品亦绽放“三观”人生。传媒学生吴浩被中影集团选中全程参与了红色主题电影《信仰无敌》的拍摄工作,沈楚翔被推选担任大学生优秀国产影片青春荣誉推选人,袁义舟参加了联合国人口基金“一带一路”青年领导力培训并获得校园大使称号。还有学院教师带领同学们参与中央电视台《中国影像方志》节目录制和指导学生参与电影《桂香街》等一些列电影的创作拍摄,其中《桂香街》被中宣部列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作品入围金鸡百花电影节最佳音乐提名。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文艺工作者要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推出更多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优秀作品,为我们的人民昭示更加美好的前景,为我们的民族描绘更加光明的未来。传媒学院党总支时刻谨记总书记对文艺工作者的要求,主动担起德育和美育教育的重要使命任务,锲而不舍,精雕细琢,教育学生坚守艺术理想,不断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带领学生走入生活,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文化修养、艺术训练,创作优秀的文艺作品,为党和国家培育德艺双馨的文艺工作者,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责任编辑: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10-16 15:4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