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张建飞暑期家访感悟:教育是爱与责任同行的事业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8-22 14:17

点击量:

本网讯(个人投稿 张建飞)为积极响应《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全省高校辅导员2022年暑期“大家访”活动的通知》的要求,认真落实燕京理工学院关于开展2022年辅导员暑期“大家访”活动方案,我带着“家校合作”的工作思路,来到了位于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等的几名同学家中进行了家访活动,颇有感触的同时也为接下来的工作开展指引了方向。


张建飞(右一)在进行家访

立足工作岗位,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综合素质。

自担任辅导员工作的两年多时间以来,从承德到唐山,是自身又一年的进步,是感悟不同家庭文化的历程。两次的家访活动让我感受到了强烈的“亦师亦友”关系,也是通过家访这项活动,我和身边学生关系产生了“微妙”的化学反应,无论是在处理班级事务中,还是完成学院学生会组织任务中,我与学生之间配合更加默契,心有灵犀,将工作的时效性提高到了新的高度。

家访工作的开展无疑是打通了我与学生、家长之间新的沟通桥梁,更为深入了解不同学生的原生家庭成长环境,为因材施教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性的指导。家校互帮互助,共同努力为学生引导未来前进的光明道路。

充分认识辅导员使命,深化感恩教育,贴近学生家庭。

面对新时代大学校园潮流与文化的日益更迭,思想引领与感恩美育是培养“多元”化学生的重要途径。作为一名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青年辅导员,我的思维紧随时代变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和提高业务知识素质“两手抓”。

“感恩教育”作为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开展十几载的特色活动,在家访的过程中我将“感恩”贯穿始终,感恩党和国家教育之恩,感恩父母养育之恩,感恩学校培育之恩。除在学校的常规教育外,家庭教育更作为一种“教育文化”传承至每一代人。

我始终相信尽一份责任,可以实现家校真挚的沟通。本次家访,我坚持“感恩”为主题,将家访作为一门“艺术”,更视为一种责任,在家访过程中谈及感恩,许多家长潸然涕下,最后学生和家长相互拥抱。

以人为本,探索多种学生辅导与家校联系模式。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期,传统的线下家访并不一定适用,所以探寻新形式的家访途径成为了辅导员老师工作的一项新任务。

在工作的两年多时间来,平日里我也时常通过电话访问,微信聊天等方式与绝大部分家长进行了沟通,线上家访在某些方面更具优势,例如:不会因为见面的紧张而导致聊天的拘束;见字如面的方式带给学生家长不一样的体验;线上家访的快捷性和方便性也是一种优势。以人为本,走家访之路,也是走进学会生心灵的必由之路。

放眼长远目标,“家校”联合共建未来。

加强人际关系及学业方面的指导。深化班级“学习小组”制度,选用优秀学生的事例开展教育,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标,指导他们建立自己的学习生涯规划,并一直跟踪指导。

加强心理健康辅导。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对他们加以引导和鼓励,鼓励他们多参加有益的集体活动。注重培养自信心、挫折承受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引导帮助他们去营造和谐、健康、友好、互助的良好人际关系。

完善家校教育机制。不断加强学生家庭与院校配合力度,主动联系、引导学生家长树立新时代大学生职业生涯目标,双方共同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发展,找寻优秀平台以及优秀资源,干预学生客观发展问题。

家访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新载体。通过教师、家长、学生三方的促膝交谈,不仅可以使我们青年辅导员深入了解学生,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形成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合力,而且还是对学生的一种思想教育,使学生体会感恩,学会感恩。成长于家访,它让我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心灵,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辅导员工作的意义,更是我与学生共同成长的成功之路。

“不忘初心,返璞归真,回归教育的本源”,教育是爱与责任同行的事业。我相信,作为一名辅导员,只要用饱满的热忱,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以真诚的心去对待学生,一定能开拓出一片新的工作天地!

责任编辑: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10-16 15:4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