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有声丨宋梓棉:深耕专业 潜心育人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9-06 14:27

点击量:

本网讯(传媒学院 李莹)宋梓棉,出生于1992年6月,女,汉族,中共党员,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艺术方向)硕士,助教,主要担任《电视节目主持》《影视配音》《出镜记者与现场报道》《有声节目制作》等课程的专业课、实践课的教学工作,并参与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多次带领学生进行专业实践、学科竞赛,用实践巩固专业理论,以比赛促进全面成长。


主要荣誉:

荣获2018年度中国传媒大学基本功大赛亚军

2023《金流量》大赛,获全国特等奖(季军),荣获优秀指导老师荣誉称号

2023年6月,受聘第九届“曹灿杯”青少年朗诵展示活动(河北省级)专家指导

科研成果:

国家教育部《有声制作全流程课程建设》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成员;

《首届全媒体有声读物互联网应用》相关课题研究;

曾参与中国传媒大学2017级研究生“时代之音·赏析”课题研究;

2020年1月参与编著的《播博汇文论(第一卷)》由光明日报社出版

《谈“护城河”建构对主持人品牌化效应的影响》发表于《传媒论坛》

教学特色:

宋梓棉老师教学风格亲和力强,热情洋溢,学生经常用“如沐春风”“如太阳般温暖”“正能量”来形容宋梓棉老师,有不少学生上完课表示:“哇,我又满血复活啦!”“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放错了位置的人才。”她因材施教,始终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在课堂中,硬核的知识纯干货,满满的阳光正能量,是学生的良师益友、知心姐姐,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一、深耕专业 潜心育人


  2021年9月10日,宋梓棉老师正式加入燕京理工学院传媒学院。这一天是第37个教师节,她始终不会忘记这个特殊的日子,节日是一份仪式感,更是一份使命感,某一天因为节日而变得特殊,意义非凡。这也象征着一份教育的初心、使命、责任。

教育学生最好的方法是自己变成那个“理想的学生”,想要培养品行端正、专业基本功扎实、具备成长型人格的人才,老师首先就要成为这样的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对待专业,宋梓棉老师认真严谨,不敢有丝毫的马虎。课上,她是传授知识的老师,课下,她是刻苦用功的学生。她深知教书育人的分量,在课堂中说出的每一句话都有可能影响到学生,从制定教学三大件、备课、上课、教学反思,每一环节环环相扣,并紧跟当下播音主持专业发展动向,及时更新课程内容,积极参与专业课题研究、专业一线实践,在播音专业领域深耕细作、深入思考。2023年5月27日,宋梓棉老师作为传媒学院教师主持第十二届国际大学生时尚设计盛典,亲身参与实践,为学生现场教学大型晚会直播主持。活动后,在课堂中,宋梓棉老师与学生分享大型直播晚会的注意事项,比如从服道化的选择、异常天气及突发状况的应对、紧张状态的调整、即兴口语的调控等,这种对于专业的敬畏,感染着每一个学生,使学生也燃起对于专业的热爱和憧憬。


宋梓棉老师在课堂上对于“主持人”是这样解读的:主持人,可以是主持+人,主持是扎实的专业基本功,人是温暖的“人情味儿”。关于专业,宋梓棉老师提出刻意练习“一万小时定律”,对学生基本功练习提出严格的要求。“对于艺术范畴的一切职业,纯粹的路上出纯粹的艺术成果。”宋梓棉老师经常会用作家梁晓声的这句话勉励同学们,并在课堂中多次强调,“我们当下正是由物质时代向着精神时代发展,应不断丰富文化底蕴,尤其是AI虚拟主播的到来,艺术创作更应该是纯粹的,具有“人情味儿”的,历人间百态,知人情冷暖,做一个敏锐睿智、善意温暖的表达者。

二、关爱学生 大爱无声


“做你能做且擅长的事,而不是想做的事。”

“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作幻光,谁便陷入无边的苦海。”

“真正的高贵是优于昨天的自己。”

......

这是出自宋梓棉老师课堂的“能量站”,在课程中,除了专业理论的教学,宋梓棉老师专门设置了心灵驿站,为大家解决困惑、拨开迷茫、指点迷津,为心灵补充能量。其中,课堂上提问最多、困惑最大的是,当下的大学生“躺平”“卷赢”的问题,有不少学生像宋梓棉老师提出困惑,表示“躺也躺不平,卷又卷不赢,不知道该怎么办?”宋梓棉老师说,“人生的意义在于提升灵魂。当下的大学生多数为零零后,他们并不像外界所说的总想躺平,不想努力。恰恰相反,他们拥有深度的思考和超凡的智慧,精神内耗其实是在寻找一种积极的出口,想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想要探寻清楚自己努力的意义。所以,不必苦恼是否精神焦虑,这是一个过程,痛苦过后便是成长。”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我们的形象和内在同样重要。”除了心灵能量站,宋梓棉老师还会为学生提出形象管理的相关建议,从上镜练习的服装颜色款式选择,到皮肤的日常护理,健康的饮食建议,规律的睡眠作息,事无巨细,在宋梓棉老师用心呵护下,学生们也在努力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三、静心钻研 专业成长


任教以来,宋梓棉老师也一直不断地挑战自我,两年来,担任《影视配音》《出镜记者与现场报道》《电视节目主持》《有声节目制作》等多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宋梓棉老师表示:“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丰富完善了专业理论体系及一线教学技能。毕业生的论文指导激发教学灵感、点燃科研热情;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有声制作全流程建设”项目打破传统的教育理念壁垒并拓宽专业教育视野;教师技能、“大思政”培训的课程学习全面提升大学教师的专业素养与综合素质;紧张激烈的学科竞赛点燃创新热情、扩大专业视野;学校活动的“身在其中”滋养浸润“勤奋创新 璞玉成器”的海棠燕理文化。”

“教师的职责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探寻师德涵养之道”师德师风是终身目标。宋梓棉老师也在用自己的勤奋钻研、守正创新践行着教育的初心使命。

责任编辑: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10-16 15:4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