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有声丨魏源朔:向下扎根,托举梦想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9-11 10:10

点击量:

本网讯(建筑学院 王瑶瑶)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魏源朔老师从教近六年,一直奋斗在教学一线,面对教育事业兢兢业业,始终保持着敬畏之心,不断进行教学模式的革新预探索,以适应当下人才培养的需求。魏源朔老师深耕细作,创新教育方式,提升教学品质;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拓宽学生视野;带领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获取前沿知识。同时,注重贯穿思想品德的教育,注重对学生进行良好品德的渗透和灌输,达到育人育智育心的目的。

一、注重教学创新


过去“填鸭式”、“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已不再适合于当下的教学需求,为创新教学方式,魏源朔老师基于学校的智慧教学环境,并依托于建筑学专业的智慧教学团队,以“三全育人”理念为导向,以“课程思政,智慧赋能”为引擎,注重智慧教学的引导,关注于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全过程,在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教学活动、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创新。通过建立线上微课资源,完善教学资源库,将基础性知识点放置在课前,引导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从而将课上宝贵的时间留给高阶性知识的学习与探讨,并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不仅如此,魏源朔老师与智慧教学团队一起改革教学评价方式,重新设置成绩构成,注重过程性评价与多方面考核,使学生不再仅仅将注意力放在期末成果上,而是认真对待教学过程中的每一堂课。同时,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授课形式,例如采用小组讨论、组间PK、情景模拟、虚拟仿真等方式,让枯燥的学习过程变得丰富有趣,使学生乐于参与其中。

二、实施课赛融合


根据教学计划要求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魏源朔老师合理地将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和素质与各种技能竞赛项目相对接,将竞赛内容嵌入到课程教学当中,去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实训项目,使竞赛与教学形成统一的整体,进而促进整体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在过去几年中,魏源朔老师基于建筑设计课程、BIM建模课程、模型制作课程带领学生参加了“园冶杯”、全国大学生成图比赛、斯维尔BIM-CIM创新应用大赛、广联达BIM毕设大赛、国际大学生雪雕比赛等众多类型的赛事,总计指导学生获奖50余人次。魏源朔老师通过“课赛融合”的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职业素养,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以赛促学、边赛边学,有效地促进专业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也为学生参加考研与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魏源朔老师在指导学生参与竞赛的过程中,也可以发现自身专业技能方面的不足,有助于促进自身专业技能水平、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加强实践育人


实践育人是新形势下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载体,是推动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有效途径,对于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结合课程信息,魏源朔老师设定实践内容,例如在“建筑设计2”课程中为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老年之家的设计任务,魏源朔老师带领学生开展实践调研,以问卷调查、人物访谈等实地调研的方式了解老年人真正地生活需求。同时,为使学生深入理解晦涩的建筑专业知识,带领学生前往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探索近零能耗建筑的设计奥秘,在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部身临其境体验数字建筑的快捷高效,在未来建筑实验室观看三十年后的住宅形态。实践育人,是培育建筑学专业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只有贴合社会需求,突出专业特点,结合课程内容,适应个性发展,才能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竞争力。

四、开展思政教学

思政教学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它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原则,兼具课程育人和实践育人的双重功能,充分体现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魏源朔老师以“建筑设计2”课程为例,从课程大纲、教案教材、课堂教学、在线课程等不同层面构建思政体系和思政落实方式,研究将思政纳入不同教学环节的形式、内容和方法,针对各类课程组的课程特点,构建思政的实施体系,形成课程和思政元素的矩阵关系。并在课程讲解过程中,将思政内容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递给同学们。例如,当分析老年人行为特征与需求时,引导学生要建立强烈的职业认同感与责任,以谨慎细致、专业负责的工作态度为这类特殊群体提供服务;在进行小组作业时,帮助学生与小组的成员建立有效沟通,进行合作共事,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魏源朔老师会继续保持满腔热情,守教育初心、担筑梦使命,向下扎根,托举梦想,在教书育人工作中不断创造新业绩。

责任编辑: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10-16 15:4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