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有声丨曲艺:以校为家,心系学生
发布时间:2023-09-12 11:32
点击量:
本网讯(人文教育学院 王妍)曲艺,女,汉族,中共党员,研究生,副教授,现为燕京理工学院人文教育学院英语教师、教学督导及科研助手。自2008年到校工作以来,始终在教学一线,踏实育人、默默奉献,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坚守初心、铸就不凡。
一、思政育人先行,授业传道并举
学为人师,行为示范。作为一名教师,在教书育人之前首先要修养自己的道德,规范自己的行为。曲艺老师在工作和生活中积极履行党员义务,时刻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处处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参与为困难党员捐款、为贫困地区儿童捐物等活动。在工作中从未迟到早退、从未旷工拖沓,时刻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到一线教学,努力保持一名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政治的敏感度。曾两次作为人文教育学院党员教师代表,参加学校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积极听取教师的心声和建议,献言献策,为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架起沟通的桥梁。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曲艺老师积极探索课程思政在大学英语课程的实践,将中国文化元素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致力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育人目标在课堂落地,做到课程承载思政, 思政寓于课程,从知识教学到以文化人。教学过程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等思政内容,实现了学生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培养双重目标的有机融合。曲艺老师和课题组其他教师基于对大学英语课程单元话题内容的整合和分析,积极挖掘思政元素,录制了相关微课视频作为学生课前学习材料,视频中结合单元主题,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从六尺巷到曹刿论战,从《易经》到《劝学》,从女排精神到载人航天精神,在线上平台学习人次超过500人。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结合地域特点,将地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堂。曲老师积极搜集燕赵文化中的历史事件、英雄事迹、传奇人物等,鼓励学生小组合作,通过微视频的形式讲述了蔺相如完璧归赵、狼牙山五壮士、董存瑞、董仲舒等燕赵大地慷慨悲壮的英雄故事,以及避暑山庄、皮影戏、莜面窝窝等燕赵特色景点、文化遗产及家乡美食。这些课堂思政活动对于燕赵文化的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以及语言教学和育人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意义。课程思政的融入,不仅让学生提高了英语语言的综合素养,也能帮助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坚定文化自信。百行德为首,万事德为先,“育人”应先“育德”,这些尝试有效地将传道授业与育才育德有机结合了起来。
二、创新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要重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曲艺老师始终把学生的“学”放在教学的核心位置。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突出落实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采用POA产出导向法,将课本单元任务进行分解,注重口语和写作的产出,以及这个过程中词汇、短语和相关句型的输入。积极探讨和创新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模式。将翻转课堂和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模式应用到教学当中。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语言输出。教师发挥“脚手架”的作用,通过设置较高难度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的教学问题,引导和启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注重输入性学习和产出性运用相结合,培养学生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在新冠疫情期间,除了完成教研室布置的录课任务,曲艺老师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额外录制了58个共计900余分钟的四级真题讲解声频,通过喜马拉雅平台发放给学生,作为课后学习补充材料,供学生居家隔离期间自主学习。2020年9月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曲艺老师教授的计科专业4个班级虽然一大半的学生高考都是对口学生,他们英语基础非常薄弱,但是四个班的四级通过率位居计科专业前四名。计科1801班四级过级率达30%,位居专业第一。2022年上半年,曲艺老师基于学习通平台,在教学中开展了线上与线下融合,课内与课外一体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发和补充线上资源建设,共上传章节131个,作业99次,课程资料1020个,题库建设1712条,讨论区话题8976个,在全校2402门课程中,所教授的大学英语四课程质量排名全校第一。微课视频的发布,充分利用了学生的课后时间,这不仅弥补了课时不足的问题,同时有利于加强知识与学生情感价值、成长体验的关联度。通过学习通微课的课前驱动,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单元话题、进行词汇和表达的积累储备,为课上师生的互动奠定了基础,提高了课堂效率,有助于构建高效课堂。近几年,学生学科竞赛也取得了优异成绩,曲艺老师指导的学生分别在2012、2017、2020、2021、2022、2023年(两名)全国大学生英语知识竞赛C类荣获一等奖(每年十人左右),2020年河北省词达人比赛有5人进入决赛,占全校总决赛人数的1/4。2021年度指导学生获奖共计36项,2022年度指导学生获奖共计41项,指导学科竞赛在学院一直名列前茅。
三、潜心教学研究,助力教师教学

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需有一桶水。教师教学需要不断地提高自己,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在教学中发现问题、探索方法、解决问题。积极“走出去”,向更多同行前辈学习。曲艺老师一直以来积极参加省校各类教学比赛,不断在教学比赛中积累经验并将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案例应用到教学实践当中。曾获得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全国复赛一等奖;第三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河北赛区二等奖;河北省外语课程思政教学大赛二等奖;河北省第八届外语微课大赛二等奖等省级校级教学比赛获奖近20项。此外,积极投身教学科研工作,曾主持并完成河北省外语课程思政课题1项,主持在研市级课题2项;参与并完成国家级课题1项;主要参与省市校级课题5项。参编教材4本,其中“十一五”国家规划级教材1本。发表论文十余篇。2019年6月取得了人事部全国翻译CATTI二级笔译证书。
此外,曲艺老师一直以来参与人文教育学院教学督导工作,积极配合学院开展教学检查、听课督课、教学指导等工作。在教学评估期间,承担磨课示范课的重要工作,为所有新教师示范了一堂45分钟的公开课,同时在教研室示范课、新教师教学指导、学院论文检查等工作中发挥老教师传帮带的重要作用,发挥了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
十五年来,曲艺老师一直以校为家,经常利用晚上没课的时间为学生补习知识,答疑解惑。曲艺老师热爱学生,心系学生,服务学生,努力做有觉知、有温度的教学,跟学生亦师亦友,深得学生信任和喜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