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理省一流课程介绍丨《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复合性临床人才
发布时间:2024-03-11 11:22
点击量:
本网讯(环境与健康学院 谢祎晨)【编者按】建优质课程,育优秀人才。1月,根据《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第二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立项建设名单的通知》(冀教高函〔2023〕84号),我校《机械设计》《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品牌包装设计》和《新媒体影像社会实践》4门课程获批河北省第二批省级一流本科建设课程。截至目前,我校已有《大学计算机基础与应用》《C语言程序设计》《品牌与传播设计基础》《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数字艺术与文化遗产保护开发虚拟仿真实验》5门课程在内的9门课程被认定为省级一流本科立项建设课程。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决定人才培养质量。教学改革不仅是教师教得好,更重要的是体现学生学得好。燕京理工学院着力提升课程建设质量,发挥示范课程引领作用,打造省级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和重点实验室,培育优秀人才。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是环境与健康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一门医学基础主干课程。本课程采用以临床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对系统病理学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等内容为临床医学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并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病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也是临床医学的基础。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本课程理论密切联系临床尸体解剖和临床病理诊断实际,深化学生对病理学科新知识、新动态的了解。实验室面积约300平方米,包含多媒体互动实验室1间,普通实验 室1间,标本房1间。近年来新购置多台仪器设备,通过改善硬件条件促进科学科研水平,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教学实践需要。

教师通过精心的启发式提问来引导学生给出问题的答案,从而诱导学生深入思考,实现教与学的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本课程开设讨论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病例教学法上,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指导学生通过查阅相关的书籍和文献资料来解答问题。讨论课为学生提供探索问题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并利用“雨课堂”、翻转课堂等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在教材的选用方面,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第四版教材,为全国同类高校广泛采用,普遍反映教材内容深入、理论水平高,先进性强。除了选用该教材,同时还以国家级重点教材及国外的优秀教材为扩充性资料。
环境与健康学院制定了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如试讲制、听课制、教学质量检查评估等。对新进青年教师采取试讲、听课、辅导教学相结合的培养制度。对副教授、讲师以上教师采取学习性听课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修订完善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案。在考核制度方面,开展教学改革的实践,对考试制度进行了改革,重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创新性思维的能力。最终成绩由理论成绩、实验观察等多项成绩的综合,改变了传统的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更好的反映了学生的真实学习能力及对专业知识的灵活掌握程度。




